博鱼(中国)官方网站-BOYU SPORTS小小绿叶万里香 谱写致富“茶”文章!蕉岭县立足区位优势积极探索茶业富民强县之路
发布时间:2024-05-01 17:49:29

  boyu博鱼“采茶姑娘茶山走,茶歌飞上白云头。春天采茶抽茶芽,快趁时光掐细茶……”清明至谷雨期间,放眼望去,寿乡蕉岭满目新绿,一垄垄茶树汇聚成一道道绿浪,穿梭其间,茶香扑鼻,沁人心脾。

  近年来,蕉岭县立足生态发展区位,充分发挥山区富硒水土资源优势,积极探索生态优先、绿色发展的新路径,从种茶、制茶、卖茶到塑造品牌、带动增收,推动三产融合,不断做大做强富民茶、品牌茶,让茶叶产值呈现出稳步上升态势,经济效益日益凸显。

  走进新铺镇黄坑村茶场,一畦畦、一层层依山而种的茶树吐露新芽,芽嫩茶香、碧绿连绵。置身于茶园里劳作的茶农们边纵情放歌,边指尖翻飞,穿梭茶垄间有序采摘着新茶。

  “茶忙时节,我们每天早上7点左右就会统一乘车到茶场来采茶。一天大概可以采50斤茶青,每天能领到120元工钱。”钟阿姨告诉记者,她已经有10多年的采茶经验,每到春茶采摘季节,她都会过来茶场帮忙,半个月的采摘期可以给她带来2000多元的收入。

  “据清康熙元年出版的《镇平县志》记载,黄坑村民于1662年开始,在山高林密的缓坡地上零星种植茶树。现在,全村以茶为生,家家户户都种茶,茶叶总种植面积超过3000亩。”晨阳初照,沿着蜿蜒的山路进入黄坑村,薄雾随微风如轻纱般在茶园间拂动。黄坑村党总支部书记、村委会主任曾钰明向记者娓娓道来,当地种茶已有360多年历史。“广东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健康茶生产示范基地”也在黄坑村挂牌成立,为黄坑村乃至蕉岭县茶产业发展搭建了一个新的发展平台。

  “我们黄坑村种茶历史悠久,基本家家户户都种茶。预计今年毛茶产量约18万斤,成品茶年产值将超1000万元。”据曾钰明介绍,得益于当地地理环境优渥,光照充足、雨水充沛,该村出产的茶芽柔软、茶叶肉厚,香气清雅、韵味丰富。目前,新铺镇黄坑村(黄坑茶叶)已被认定为“全国一村一品”示范村镇,茶叶更是成为村里的主导产业,一片片“金叶子”成功带动当地村民走上了致富路。

  因茶致富、因茶兴村的故事还在南磜镇多宝村上演。“清明前后是采茶的好时节,我们多宝村全村种茶,基本家家户户这段时间都忙着采茶。我家后山的茶园现在已进入收尾阶段,但还有不少工人在忙活。采茶时要注意掐下像这样的‘一芽两叶’,这才算得上是优质茶坯。” 多宝村村委会副主任郭茂洪引着记者走进自家茶园,熟练地示范着采茶动作,他告诉记者,多宝村地处山区,气候宜人、土壤肥沃,具有种植茶叶得天独厚的优势。当地出产的“富硒红茶”品质上乘,深受茶客喜爱。

  此时,在郭茂洪身后,绿意葱葱的茶山间分散着数名茶农,他们腰间挎着茶篓,手指在茶尖上翻飞舞动,不一会儿茶篓里便装满了青翠的茶青。郭茂洪介绍,现如今,多宝村全村茶园面积约1100亩,多以采摘春茶和晚秋茶为主。

  生态资源是大自然的馈赠,茶农的匠心与智慧则是茶业生生不息的源泉。走进多宝村的一间制茶厂生产车间,只见村民们正有条不紊地操作炒茶机,进行着制茶的各道工序。而在另一处车间里,郭茂洪则先将新鲜采下的茶叶进行“碰青”处理,准备手工制茶。

  “今年我们家的第一批红茶也已经制作好,即将寄送给客户。”郭茂洪拿出几袋包装好的茶叶向记者展示。“多宝村昼夜温差大、土壤含硒量高,出产的富硒红茶条索肥壮、色泽乌润,饮之香气馥郁。因其富含氨基酸,滋味醇厚,口感回甘,还具有一定健康价值,故尤受茶客青睐。”郭茂洪告诉记者,一直以来,他始终坚持绿色发展理念,通过加强源头管控,实施标准化生产流程,深化溯源体系建设,围绕“生产+加工+科技+品牌”产业链,全力打响“多宝富硒红茶”品牌。得益于多年的苦心经营,他每年都会接到不少粤港澳大湾区“回头客”的订单。

  要致富,离不开品牌塑造。“这几株是我最新引入的准备试验的优质品种,名为‘鸿雁12号’,据说其产出的红茶乌润紧实,茶汤香气高扬,滋味尤为醇厚,有助于进一步打响我们‘多宝富硒红茶’品牌。”郭茂洪表示,身为一名党员,又是村干部,理应发挥先锋模范作用,在推动多宝富硒红茶产业化、科学化发展道路上先行先试、走在前头。

  作为当地种茶大户,郭茂洪在茶产业发展过程中积极发挥“头雁效应”,向茶农传授种茶、制茶技术,引导茶农加强茶园管理,统一收购村民种植的茶叶,带动一批当地村民就业增收。“过去我们想的更多的是如何把自家的茶叶种好,如今要思考的是如何抱团发力,让‘茶业’实现高质量发展。” 郭茂洪表示,接下来将发挥自身力量,进一步补齐茶叶制作短板,寻求产业发展新路径,辐射带动茶叶提质、村民增收。

  “之前,我们基本上都是通过线下方式来宣传本地茶叶,主要销往粤港澳大湾区。近年来,我们开始尝试短视频直播,试着将茶叶卖到全国各地,效益可观。”曾钰明说,黄坑村通过“公司+基地+合作社+农户”的产业化经营模式,与农户签订协议,带领茶农入股享红利,扩大种植规模,强化品牌建设,全力推动茶产业实现从“小散弱”向“集聚强”发展,让片片茶叶真正变成致富“金叶”。

  亲手采摘新鲜茶叶、感受新出炉的茶叶温度、品尝黄坑茶的馥郁芳香……今年1月,北京大学研究生社会实践团研学活动走进黄坑村茶场,深入了解采茶制茶的过程和黄坑茶的发展历史,感受当地别样的茶文化。“接下来,我们将持续深入做好茶文化挖掘、传播、创造、转化的文章,在不断厚植茶文化软实力和扩大茶文化影响力的同时,让茶文化消费、茶文化体验、茶文化创意成为茶产业的新增长点,努力实现以茶带旅、以茶兴业,打造集茶旅游、茶休闲、茶研学于一体的茶旅深度融合发展示范园。”曾钰明说。

  有好茶,也要会吆喝。“茶业”要如何实现高质量发展? 凭借多年种茶的经验,郭茂洪愈加认识到“酒香也怕巷子深”,唯有做强品牌,握指成拳、抱团发力,方有新机。

  近年来,多宝村强化党建引领,依托“党支部+茶企+合作社+茶农”发展模式,注重在选优品种、技术发展、市场拓展上下足功夫,走出了一条党建引领,以茶兴农、富农的发展之路。

  “我们多宝村种茶历史悠久,但村里的茶农炒茶工艺较为粗糙,大多茶农仅依靠售卖茶青来增加收入,经济收入并不高。”多宝村党支部书记、村委会主任陈依珍告诉记者,为充分利用资源优势,以“一片茶叶子”带动村民增收致富,激活乡村发展内生动力,该村积极发挥党组织引领和服务作用,由党员作“先锋”,对接引进培育龙头企业对茶农进行茶树种植、茶叶摘炒、茶叶包装、茶叶销售等工艺指导。同时,还不断鼓励本地茶企“走出去”,推动多宝富硒红茶与创新茶融合发展,提高茶农茶企经济收入,形成头雁领航、带富一片的效果。

  俗话说“好山好水种好茶”,蕉岭县因境内属亚热带地区海洋性季风气候,自然生态环境得天独厚,十分适宜茶叶生长。“我县茶叶种植面积约1.3万亩,种植品种主要包括梅占、水仙、岭头单丛、金萱等,新铺镇黄坑村、东陂村,南磜镇多宝村、皇佑村、蓝源村,长潭镇百美村等是蕉岭茶叶主产区。目前,全县共培育茶叶经营主体68家,含市级龙头企业2家,取得SC认证8家,全县100亩以上的茶园基地13家。‘蕉岭绿茶’先后入选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和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目录。”蕉岭县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说,蕉岭县通过成立茶叶协会,开展茶产业绿色发展培训、茶叶品牌营销、茶文化普及和茶行业标准制定等服务工作,实现茶企和茶农技术、信息共享,促进茶产业健康、协调、可持续发展。

  原标题:《小小绿叶万里香 谱写致富“茶”文章!蕉岭县立足区位优势积极探索茶业富民强县之路》

 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,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,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,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。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。